蒋叶非清晰记得自己第一次执裁国际比赛时手心的汗水,那份紧张与兴奋交织的复杂情绪,如今已成为他裁判生涯中最珍贵的记忆宝藏。
体育裁判席上,蒋叶非的目光专注地追踪着场上每个细微动作,他的右手紧紧握着哨子,却不像初次执裁时那样因紧张而微微颤抖,2025年亚洲青年篮球锦标赛的决赛现场,这位中国国际级裁判已经能够从容应对赛场上的瞬息万变。
“第一次总是最难忘的。”蒋叶非在中场休息时间接受采访时说,“那种压力与责任感,至今仍然推动着我不断前进。”
01 国际首秀,汗水与梦想的交织
蒋叶非依然清晰地记得2018年那个闷热的夏日,他第一次以国际裁判身份站在东南亚运动会的篮球赛场上,场馆里没有空调,汗水顺着他的脊背往下淌,但他甚至不敢抬手擦一下。
“那时候我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在尖叫着紧张。”蒋叶非回忆道,“你能感觉到看台上数千双眼睛盯着你,每一个判罚都必须准确无误。”
那场比赛中,一次关键的边界球判罚让他面临巨大压力,双方教练对判罚各执一词,场面一度陷入僵局,蒋叶非深吸一口气,迅速回顾比赛规则,最终坚持了自己的判罚。
“后来录像证明我是正确的,但那几分钟的心理煎熬让我真正理解了裁判工作的重量。”
02 挫折之路,从质疑声中成长
蒋叶非的裁判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2019年的一场国际邀请赛中,他的一次误判导致比赛结果受到争议,赛后,他遭到了来自各方的批评。
“那是我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刻之一。”蒋叶非坦言,“整整一周我睡不着觉,反复回想那个瞬间,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条道路。”
正是这次挫折让他真正成长,他没有选择逃避,而是主动请求参加裁判进修课程,并找到国内外资深裁判请教学习,每天花数小时研究比赛录像,记录裁判手册中的每一个细节,成了他那段时间的常态。
“优秀的裁判不是不犯错,而是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并变得更加强大。”蒋叶非说这句话时,眼神里透着坚定。
03 科技助力,现代裁判的新挑战
随着2025年体育科技的飞速发展,裁判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,VAR技术、电子裁判辅助系统等新科技手段的引入,改变了传统裁判的工作方式。
“科技不是裁判的敌人,而是我们的合作伙伴。”蒋叶非表示,“现代裁判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,同时保持独立判断的能力。”
在今年的一场重要赛事中,电子监测系统突然出现故障,蒋叶非和他的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,完美地完成了剩余比赛的执裁工作,获得了国际篮联的高度评价。
“技术会失灵,但裁判的专业素养和临场应变能力永远是不可替代的。”
04 心理素质,裁判无形的装备
国际裁判的工作压力远超常人想象,蒋叶非曾经因为一场比赛的争议判罚,收到过极端球迷的威胁信息,这种无形的心理压力,是许多年轻裁判难以承受的。
“心理素质是裁判最重要的装备之一。”蒋叶非说,“我们不仅要做出正确的判罚,还要在巨大压力下保持冷静和专注。”
他现在每周都会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,包括冥想、情景模拟和压力管理技巧,这些训练帮助他在关键时刻保持头脑清醒,做出最合理的判决。
“裁判的成长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,更是心理上的成熟。”
05 传承与未来,培养新生代裁判
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国际级篮球裁判之一,蒋叶非现在也开始承担起培养新人的责任,他定期参加中国篮协组织的裁判培训项目,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。
“每次看到年轻裁判眼中的光芒,我就会想起最初的自己。”蒋叶非说,“我希望他们能少走一些弯路,但同时也明白,有些挫折是成长必经的过程。”
在他看来,新一代中国裁判需要具备国际视野、专业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技巧,他鼓励年轻裁判多学习外语,了解不同国家的体育文化,为将来执裁国际赛事做好准备。
“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将是下一代中国裁判展示自己的舞台,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准备。”
06 平衡之道,裁判之外的人生
裁判并非蒋叶非的唯一身份,在日常生活中,他是一名大学体育教师,一个丈夫,一个三岁女儿的父亲,平衡多种角色并不容易,但他认为这种多样性反而丰富了他对体育的理解。
“我的女儿最喜欢看我吹比赛的样子,虽然她还不完全明白那是什么。”蒋叶非笑着说,“但看到她眼中的骄傲,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。”
家庭的支持让他能够在国际裁判的道路上走得更远,每次出国执裁,他都会给女儿带回来一个当地的哨子,现在这个 collection 已经积累了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不同哨子。
“这些哨子记录了我的旅程,也记录了她的成长。”
蒋叶非整理着裁判服上的国际篮联徽章,准备重返赛场,看台上观众的欢呼声逐渐增强,下半场比赛即将开始。
他从口袋中取出那个略微旧却依然光亮的哨子——正是他第一次执裁国际比赛时使用的那只,每场重要比赛前,他都会带上这个哨子,提醒自己勿忘初心。
“挫折不是终点,而是成长的起点。”这是他常对年轻裁判说的话,也是他自己职业生涯的最佳注脚。